手机版

|

微信公众平台

|

微信服务平台

|
当前位置:首页>会员之家

朱宏任丨《永恒的活火》:管理思想的交响乐

时间:2023-12-10   访问量:2257 来源:企业家杂志

张瑞敏的最新著作《永恒的活火》正式上市,书中首度公开40年思路历程,全景展现他对中国企业管理之道与实践的探索与演进,展示了中国企业从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到向世界输出管理思想的跃变,为后科层制时代的全球管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永恒的活火》同时也是张瑞敏博古通今、兼收并蓄、敢为人先超越管理的人生智慧的系统总结。砸冰箱、创品牌、打通国际市场、成为生态企业……他率先迈出的每一步在中国商业史上都是创举。他始终秉持“人的价值最大化”理念不变,致力于让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尊严,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价值。他敢于率先进行敢为世界先的变革,将海尔从一个巨头企业变革为由无数个小微组成的创业平台,成为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些创业项目会死去,但更多的创业项目会成长起来,企业的传承不再受限于接班人,而是可以成为永恒的活火,生生不息。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朱宏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陈国权,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席酉民,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等全球36位管理学者、专家、媒体人联袂力荐。



|本文为《永恒的活火》推荐序



管理思想的时代交响乐

朱宏任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

读完《永恒的活火》这本书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与全球30多位经济学家和管理思想家的对话,多达近40万字,跨越18年时间。


我伏案读过这本书,犹如欣赏管理学殿堂中一场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一位位专家皆可称作“世界管理学界的精英”,他们认真地运用自己创造或熟悉的管理理论开展讨论,犹如精巧演奏着娓娓动听的小提琴、悠扬的长笛、激越的小号、欢快的黑管,内容丰富,底蕴饱满。而指挥则是张瑞敏,他用娴熟的经验与充沛的感情,始终把握节奏,把中外经济学大家对管理学理论的探索、思考与海尔集团的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奏响了一场管理思想的时代交响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工业领域实现了快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超过美国,站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这个趋势至今未变。中国堪称“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但还不能称作“制造强国”。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在核心技术方面还多有落后,特别是在许多关键领域还缺少可以自己掌控、使用的要素,存在发展的短板和“卡脖子”环节。诚然,创新的缺失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但当大家紧紧盯住科技创新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想到,管理创新同样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呢?科技创新唯有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才可能产生远远大于“1+1”的效果,从而推动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之路。


从1978年末,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大幕开始,企业管理创新就与经济改革同行。40余年弹指一挥间,一位中国知名学府的教授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企业的实践已经走在了学术界理论研究的前面。”对此,许多业内人士也深有感触。中国企业在创造世界制造业奇迹的同时,一直在呼唤中国独创、特色鲜明又能与世界对话并得到充分认可的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诞生,以无愧中国企业面临的难得的时代机遇。今天,我们从《永恒的活火》中看到,张瑞敏正在这条路上向我们大步走来。


凯文·凯利在《失控Out of Control里写了这样一段话:“钟表般的精确逻辑,也即机械的逻辑,只能用来建造简单的装置。真正复杂的系统,比如细胞、草原、经济体或大脑(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需要一种地道的非技术的逻辑。”许多学者和企业家都在管理实践中探求这种非技术逻辑,而张瑞敏在对中国式企业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中形成了自己对这种逻辑的阐释,即其过程聚焦在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上。如果以时间为坐标,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看待中国管理创新的变迁。


第一个维度。虽然中国现代工业化的探索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那时帝国主义者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洋务运动、实业救国、产业报国,体现出中国仁人志士对工业化的憧憬与摸索,但真正现代意义的工业化建设是从新中国成后才开始的,现代企业管理也由此而生。在当时特殊的环境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随着苏联援助“156 项”工程建设开始的,新中国的企业管理从一开始就深深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在计划经济制度下,企业管理与运营的基本模式是:生产销售按照计划上报,然后在获得批准后安排生产、分配及销售。企业不是自主经营的实体,企业员工的作用无法得到体现。针对计划经济的弊端,政府和经济学界已有觉察,提出尊重价值规律,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进行“鞍钢宪法”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尝试等。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正确做法未能坚持下去。但各大企业和经济学界对计划经济的弊端,以及不讲管理导致企业经营“散、乱、差”的结果都深恶痛绝,这些认识为后来推动企业管理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维度。改革开放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中,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出现了巨大的转变。随着企业自主地位的提升,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成为企业一致的呼声与愿望。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在中国全面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多元混合动力。企业改革提上日程。在宏观层面,国家推进“抓大放小”措施;在微观层面,各个公司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将现有企业改组形成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国家积极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发展股份制企业,理顺企业产权关系,探索政企分开,解决试点企业的富余人员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一批重视管理创新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崛起,它们学习现代市场经济通行的管理理论,探索与中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方法。


在这一阶段,一方面,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量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并提升管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发展浪潮,企业管理学科的研究者能够接触到更多国外先进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学研究前沿,在学习、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创新,提升了中国企业管理学的水平,使管理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


在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集团从砸掉不合格冰箱开始,走上了永不止步的管理创新之路。1990 年,国务院原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生产委员会批准同意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开展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和推广活动。海尔集团自“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的创新成果开始,“日清日高”、人单合一等一系列成果在连续多年的审定中也获得了诸多奖项。张瑞敏的管理实践与理论总结不仅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成果在学术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吸引了一批专家持续跟踪研究,而且在带动工业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创新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得益于在管理创新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张瑞敏还于2012年获得了“第七届袁宝华企业管理科学金奖”的殊荣。2015年11月,张瑞敏应邀到伦敦参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颁奖典礼,被授予Thinkers50杰出成就奖之“最佳理念实践奖”,成为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企业家。不止于此,张瑞敏多次在国际上获得管理类奖项。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张瑞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张瑞敏同志还获评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从创业之初到现在,张瑞敏致力于管理创新的转型探索与实践,而“人的价值最大化”则是他一直探讨和追求的主题与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的自主管理班组到20世纪90年代的战略业务单元(SBU),自21世纪后的小微自主经营体到当下的链群合约,海尔集团用人单合一模式体现物联网的变化与要求,将8万名员工变成近2000个直接面对市场的小微自主经营体。海尔集团以自组织的形式,将员工从上级驱动转变为自主驱动、自主决策、自主创新,成为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平台上最为活跃的个体。每一个员工的自身潜力和内在动力都被新的组织形式激发出来,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这一管理创新成果也在企业实践中得到了印证,海尔集团的经营业绩连年攀升,利润和营运资金周转天数等运营指标居于行业前列,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永恒的活火》仔细地记录了张瑞敏的探求与认真思考。书中记述的海尔模式创新已经得到很多国内外商学院的关注及权威认可。美国沃顿商学院、哈佛商学院、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肯定了海尔探索的方向。“现代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加里·哈默、量子管理理论创始人丹娜·左哈尔等都对海尔集团的创新与实践给出了积极的评价,把海尔集团的商业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变革视为对西方经典管理理论的颠覆。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爆炸”与“信息爆炸”,使得人们常常用碎片化的方式从阅读中获取“营养”。但《永恒的活火》确实是值得静下心来予以品读的精品书。我想本书可以被视为了解海尔集团成长秘密的金钥匙。


这是从全视角看海尔集团管理创新的导览。对话录的时间是从2005年到2021 年,真实呈现了张瑞敏在企业转型若干关键时刻的思考、展望乃至困惑。连点成线,海尔集团的管理创新过程的点点滴滴跃然纸上。


全书是从2005年5月到2021年6月,张瑞敏与北京大学胡泳教授的5篇对话开始的。这近乎5年一次的对话可以被视为全书的索引,也可以被视为海尔集团发展的路标。张瑞敏从感愤“中国还没有企业管理的思想,也没有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到率先提出了人单合一模式,进而开启物联网时代自组织的管理新范式,既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读起来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


顺着时间脉络,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尔集团成长的进程。2010年,张瑞敏与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对话时,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正处于攻坚阶段。张瑞敏对波特说:“我们希望能够成为真正的世界名牌。”10年之后,海尔不仅蝉联“BrandZ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还获得“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称号。2016年,海尔集团兼并美国通用家电(GEA)的同期,张瑞敏与管理学家加里·哈默谈到自己对经营的期盼:与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是,海尔没有派人过去强行要求对方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做。5年之后事如所料,通用家电成为北美地区增长最快的家电公司,其营业收入、利润均实现翻番增长,人单合一模式跨越太平洋的成功是对其生命力、普适性、科学性最好的证明与褒奖


这是中外管理思想碰撞激荡的交响乐。从书中收录的篇章看,张瑞敏的学术交流对象非常多元,有布莱恩·阿瑟这样的经济学家,有亨利·明茨伯格这样的管理学大师,也有克里斯·安德森、约瑟夫·派恩这样的知名作家和管理顾问。张瑞敏对话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这些对话也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丹娜·左哈尔教授对儒家、道家、易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信手拈来,张瑞敏无论对西方现代科学还是量子的波粒二象性都能侃侃而谈。无论是从古希腊哲学到复杂经济学,还是从量子物理到生命科学、网络科学等前沿视角,围绕管理创新的相关历史、社会、文化的理论、典故精彩迭出。 


这是管理大师思想盛宴激情迸发的图像。与当前众多管理类著作相比,本书的对话录体裁非常独特。早在几千年前,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最常使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对话。对话具有一种创造性的张力,能够澄清理念,通过智慧的激荡把各方带到全新高度。《永恒的活火》与对话录的体裁有近似之处,但与苏格拉底居高临下、独来独往的形式不同,张瑞敏与中外大师的谈话完全是平等交流,虽然不乏交锋,但仅是阐释观点,甚至彼此还有惺惺相惜、共享交流成果的感觉。张瑞敏提到,链群合约就是他与哈佛大学教授们在午餐会交流中引发灵感,随后构思出来的。对读者来说,沉浸在本书中感受全球一流经济管理思想家之间的智慧交融,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 


改革开放让我们见证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历练、创新发展的过程。张瑞敏以中国企业家身份与世界企业管理学专家们侃侃而谈的记录,可以作为中国管理科学跃进的标志。物联网之风已起,呼唤全球化管理创新思维,全球管理思想者、实践者的交流更加迫在眉睫。 


可以说,时代赋予人单合一的使命和机遇,就是要将具有中国特色、东方风骨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引向世界舞台中央。在这样的背景下,《永恒的活火》更具有时代意义。它展示了中国企业从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到向世界输出管理思想的跃变,不但为构建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做出贡献,而且为后科层制时代的全球管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拿起这本书,希望每一位中国管理学学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营养和智慧,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都能从中获取新的动力和能量,每一位读者都能尽享其赋予的精神甘泉。 

上一篇: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经历5次蜕变

下一篇:冯仑:未来住宅租赁市场会越来越好,但投资趋于慎重

认证

Copyright 2023 www.zgj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警安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0-6589 举报邮箱:jubao@zgjaw.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236 鲁ICP备19045998号-3

鲁公网安备 37132102371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