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微信公众平台

|

微信服务平台

|
当前位置:首页>金融服务

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

时间:2023-11-13   访问量:167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展普惠金融关系着小微企业、“三农”等经营主体和重点领域的发展,关系民生福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取得什么成就?还有哪些短板、不足?下一步如何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就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形成增量扩面态势

  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金融“活水”支持。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2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8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

  这仅仅是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取得成就的一个缩影。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到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再到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要部署,我国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持续优化,支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度更加健全。

  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具体反映在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呈现“增量、扩面”的态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县域和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260.5万户,较年初增加372.8万户。今年前三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较2022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形成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其中,银行业是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非银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广泛参与、抢抓机遇,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服务特点,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

  “发展普惠金融以来,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增强。普惠贷款成本持续降低,小微企业、农户等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董希淼说。

  加强政策治理协同

  2023年初,地处山东省济宁市的山东北电电气有限公司新厂建设完成,产品订单增加,因前期基础建设占用大量资金,流动资金出现短缺,由于缺乏抵质押物,公司遭遇融资难题。

  作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济宁市担保集团在了解到公司的融资需求后,经科学评估开通绿色办贷通道,迅速为公司发放3年期600万元的“绿色产业贷”,担保费率低至0.28%,解了公司燃眉之急。

  “在财政部门、担保机构和银行的全力支持下,公司很快获得融资,仅担保费用就节约了30余万元,保证了原材料采购和订单的按时交付,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的落实让我们真正得到了实惠。”公司负责人表示。

  坚持政策引领,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货币信贷、财税、监管、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出台存款准备金优惠、定向降准、贷款利息税收优惠、中央财政补贴等措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统筹运用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工具,有力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在财政政策方面,引导带动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等融资增信支持,截至6月底,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7965亿元、同比增长33.6%。此外,明确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延续实施金融机构农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等。

  “通过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财政支持普惠金融的资金起到明显的杠杆撬动作用。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产品服务的成本,提升了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实施意见》要求,发挥货币信贷政策、财税政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等激励约束作用;根据经济周期、宏观环境动态调整政策,区分短期激励和长效机制,完善短期政策平稳退出机制和长期政策评估反馈机制;加强部门间协同,推动各类政策考核标准互认互用。

  “普惠金融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政策性的一面,要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董希淼认为,如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惠金融评价指标,对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央行等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加大对普惠金融流动性的定向支持,降低银行业服务成本;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小微信贷担保体系,改善普惠金融风险补偿环境。

  何代欣表示,当前货币政策、监管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形成较为系统的普惠金融支持政策体系。“下一步,要细化政策落实,加强中微观层面协调,形成激励相容的执行和贯彻方式,让普惠金融持续受到多方政策的推动。”

  持续发力补齐短板

  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新形势下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广大小微企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还很迫切,有必要持续发力、补齐短板,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

  “从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这一要求来看,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在城乡之间、不同规模银行之间、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差异、差距,普惠金融的覆盖触达、产品供给、服务支持等方面的力度、精度、准度、效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说。

  董希淼也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区域经济很不均衡,全面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着较大挑战。普惠金融如何做到“成本可覆盖”“风险可控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要给予金融机构适当的风险补偿,增强金融机构的内在激励,以形成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庞溟建议,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继续用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支小再贷款,鼓励银行定向增加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遵循金融规律,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同时,持续深化改革,破除机制障碍,强化科技赋能。

  以数字赋能普惠金融,有利于打造更加健康的普惠金融新生态。“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数字思维和手段增强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和稳健性。”董希淼认为,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金融机构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持续创新产品和业务,更好地实现普惠金融从“增量”“扩面”转向“提质”,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庞溟建议,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渠道和手段主动有序拓展客户,以数字金融提升中小微金融服务能力,以征信、税务、海关、公用事业、社保等多维度数据的全面运用为基础,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提升中小微企业服务质效。


上一篇: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63亿余元

下一篇:黄金消费迎来小高峰

认证

Copyright 2023 www.zgj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警安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0-6589 举报邮箱:jubao@zgjaw.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236 鲁ICP备19045998号-3

鲁公网安备 37132102371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