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微信公众平台

|

微信服务平台

|
当前位置:首页>嘉宾访谈

贺丽远:无声处拆“惊雷” 生死间显担当

时间:2023-07-01   访问量:1610 来源:本站

 24年排爆生涯,零差错、零失误、零伤亡处置涉爆任务700余次。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防爆安检大队大队长贺丽远常常穿行在生死边缘,被战友称为“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W020230111553789202945.jpg

贺丽远工作照片。

1998年,贺丽远从警校毕业后进入昆明市公安局。不久后,领导找他谈话,问愿不愿意去参加排爆培训,还让他回去征求家属的意见。当时的贺丽远,并不知道排爆是干什么的,得知可以去培训学本领,他满心欢喜地同意了。至于为什么要征求家属的意见,他还感到有些疑惑。

那一年,贺丽远20岁。

“200米的警戒线内一个人都没有,鸦雀无声。寂静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呼吸急促,甚至有想要呕吐的感觉,最重要的——我第一次听见自己这么大声的心跳声。”

回忆起第一次的排爆经历,贺丽远至今仍印象深刻。“排爆警察”这个词的分量,开始在他的心里重了起来。

“宁可粉身碎骨,也要把安全留给群众。”正是怀揣着这份初心使命,贺丽远每天坚持将爆炸装置拆解步骤在脑海里过100遍,每年就是3.6万多遍。为锻炼手指力量,他一遍遍练习用筷子夹钢珠;每进入一座建筑物,总会下意识地想:“犯罪分子如果藏炸弹,会藏在哪儿?”家人抱怨,家里的电器都被他拆了好几遍,但贺丽远依旧乐此不疲。他说,“我要记住每一种装置、每一个步骤,才能确保每一次都能全身而回。”

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贺丽远练成名副其实的“拆弹专家”。

2003年,某小区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爆炸物——1.5公斤重,放在一个纸袋里,被摆在了楼道口。

“这个爆炸物的触发开关是水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处置过程中装置晃动或者偏一点,就有可能引发爆炸。”这是一枚贺丽远只在新闻报道中见到过的爆炸装置,在此之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人工拆除水银爆炸装置的先例。

为了保留证据以便破案,警方选择了人工拆除,这次处置由师傅带领贺丽远一起拆除。

拆除的过程异常艰难,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在最危险的边缘……最终,处置成功了。这也是全国首例人工拆除水银开关反触动爆炸装置的案件。

“排爆是一份容错率为零的职业。”贺丽远知道,排爆警察必须始终怀揣着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

2006年4月,昆明某超市发现爆炸物。当时正值商场最热闹、人员最密集的时候,一旦爆炸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远在晋宁的贺丽远接到排爆任务后,火速赶回昆明,此时的他因为之前的工作任务已经一天一夜未合眼。

穿上排爆服,慢慢走近防爆罐,将炸弹轻轻取出放到地上,“滴答”“滴答”的声音让人胆寒。这是一枚定时炸弹,且没有时间显示装置,这让贺丽远倒吸了一口凉气……

“豁出去了!”短暂思考后,贺丽远向上级请示,“爆炸物是犯罪分子遗留在现场唯一的也是最直接的证据,如果选择转移销毁,对案件侦破极为不利,我请求进行人工拆除。”

“批准……”对讲机那头传来了指令!

贺丽远开始了和死神的博弈:用工具刀将胶带和外包装一层层剥开,当看到里面的闹钟时,他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闹钟上的定时指针已被破坏,炸弹随时有可能爆炸。

贺丽远定了定神,小心地切断导线,慢慢将炸药和闹钟分开,接着他看见了炸弹内的大量填充物……

30分钟后,炸弹被成功拆除。脱下排爆服,贺丽远全身已湿透。正在此时,指挥中心传来消息,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并供述了炸弹设定的爆炸时间——只剩不到10分钟。

“不怕牺牲,迎险而上”,这是记录在贺丽远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

24年来,贺丽远始终把安全留给群众、把危险留给自己,全力确保每一次任务万无一失,坚决筑牢祖国西南边疆安全屏障!



上一篇:守护平安路的“仙女山骑士”

下一篇:杨雪峰:用生命守护平安

认证

Copyright 2023 www.zgj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警安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0-6589 举报邮箱:jubao@zgjaw.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236 鲁ICP备19045998号-3

鲁公网安备 37132102371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