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深度参与者,不仅在产销上独占鳌头,更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上展现出非凡活力。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市场格局以及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之路等话题,《企业家》杂志采访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企业家》:新能源车市场信息复杂多元,最近出现了一些不乐观的看法。对此您怎么看?
崔东树:确实,市场上存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的担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尤其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随着政府补贴的逐步减少,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迹象,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有所上升,这自然影响了短期的销售数据和市场情绪。然而,这些市场波动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看,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交通的关键组成部分,发展趋势并未因此而改变。全球范围内推动实现“零碳排放”的共识是明确的,这不仅是出于环保的考虑,也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方向,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对较弱,导致市场增长受到一定限制,相反增强了产业优化和创新的动力,这是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性问题。当前的市场分歧和放缓可视为行业成长过程中的调整期,随着政策逐步稳定、技术持续突破,以及消费者认知的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重拾增长势头,市场潜力依然巨大。《企业家》:那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进入者,特别是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对既有竞争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崔东树:这些新进入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技术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对既有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新进入者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思维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消费电子产品企业的加入,新能源汽车开始从传统的机械产品向耐用电子消费品转变。这些新进入者带来了从其他行业积累的先进经验,如供应链管理、消费者洞察和快速迭代能力等,这些都对汽车行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新进入者在智能化和提升消费者体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变为智能化和消费者体验的竞争。新进入者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更具高智能化水平和更好消费者体验的产品。这不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品质,也满足了消费者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此外,新进入者的加入还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变化。在快消品市场趋势的影响下,汽车行业也开始向更加灵活、快速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新进入者通过快速迭代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汽车行业向更加高效、智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企业家》: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行业前景?崔东树: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如蔚来、理想、小鹏等,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凭借其独特的市场策略和技术创新,逐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些新势力品牌凭借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智能化应用、用户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成功打破了传统汽车行业的格局。它们不仅注重车辆的电动化性能,更在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体验、车联网服务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对高科技出行体验的期待。随着小米等后来者的加入,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小米利用其在互联网生态、智能家居领域的优势,通过价格策略和高效的市场传播手段,对现有市场格局形成冲击,促使蔚来、理想、小鹏等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成本控制,并探索新的营销模式。面对国内市场,这些新势力企业正不断加强本土化策略,深入研究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比如对车辆续航、充电便捷性、车内智能化配置等方面的偏好,以更贴合的车型和服务赢得市场份额。通过不断提升国内供应链整合能力,加强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正逐步构建自身竞争优势。尽管短期内可能面临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挑战,但从长远看,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全球范围内对环保的重视、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的持续提升,预示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持续扩大。特别是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发展潜力巨大,为新势力品牌提供了丰富的增长机会。同时,除国内市场外,蔚来、小鹏等品牌也在积极探索海外市场,通过出口和在当地建厂等方式,加快国际化步伐。尽管国际市场竞争同样激烈,但通过输出“中国智造”,这些品牌有机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企业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来自国际品牌的挑战,中国企业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方面应注意什么?
加大出口规模与海外建设。中国企业应积极扩大出口规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些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消费能力。同时,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服务一体化,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还能提升政策影响力、市场影响力和产业链影响力。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应持续投入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并关注智能化、电动化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品牌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形象和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中国企业应注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提升品牌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应积极与国际知名品牌、供应商和研发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共享市场资源和渠道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关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应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企业家》:总体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有哪些?崔东树: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市场主导地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一领导地位不仅体现在销量上,还包括技术、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多元化等多个层面。强大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中国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制造,再到整车组装,都能够实现自主生产和控制。这种产业链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在成本控制、品质保证和交付时间等方面占据优势。持续的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展现出较强的学习和设计能力,不断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在智能化、网联化领域也走在前列。政策支持与市场培育。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加速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崔东树:虽然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标准体系对接。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问题是企业走向海外市场必须克服的障碍。这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认证、准入等方面的困难,影响产品的出口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海外本土化适应体系建设。中国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特点、法规要求、消费者偏好,以及建立适应当地的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体系等。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经验和优化体系。中国产品优势与国际需求和国际环境的配合。这需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来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企业家》: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有哪些?崔东树: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将源自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换。这一转变背后由多个关键因素推动。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油车用户对新能源车的使用不安全感已逐渐降低。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车在续航里程、充电设施覆盖以及电池安全等方面的显著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其次,配套设备的不断完善也为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加速,消除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的充电桩数量将达到百万级别,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高速公路的充电网络。最后,年轻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偏好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一群体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而新能源汽车恰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偏好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