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那么,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什么如此强调发展的质量?高质量发展是怎样的发展?有哪些特点?追求发展的质量是否意味着发展速度的必然下降?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特别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牛先锋进行分析解读。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牛先锋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专访。 (摄影:杨佳)
中国网:牛院长,您好!首先今天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牛先锋:主持人好!大家好!我也非常高兴能参与今天这个访谈节目。
中国网:我们知道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必须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那么,我们为什么如此强调发展的质量?追求高质量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怎样的必要性?
牛先锋:好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历了改革开放这40多年的发展,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环境、发展的条件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今后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要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背景。
如果我们从具体的细节来看,中国现在的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高速发展,给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还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以这样的速度持续发展下去。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而且有意义。
第二,从发展的环境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作用日益突出。我们看世界各国都在创新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因此今后谁能在科学技术中占据领先地位,那它的发展就可持续。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需要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我们得创新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从发展环境来看。
第三,从发展条件来看,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有一些东西我们需要,但生产不出来,有一些东西我们已经过剩,但还是有大批量的生产。同时,从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个角度来看,今天,人民群众需要的再也不是低层次、粗制滥造的产品了,大家需求层次高了,个性化强了。原来你穿一件衣服比较漂亮,别人看了说我也要买一件这样的衣服。现在看你穿一件衣服漂亮,我肯定得想办法买一件跟你不一样的,要一样的话那不就撞衫了?这就是人民的需求个性化增加了,层次也提高了。
我们看主要矛盾转化了,这是根本性的、全局性的。现在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怎么办?就需要我们高质量发展。所以,我们党在十九大就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个命题,当时是2017年。到2020年,我们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我们的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这是一个背景,也是一个必然性。
中国网:所以,我总结,高质量发展就是像您刚才所说,是党中央基于当前我国的发展条件、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做出的战略选择。那么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怎样的发展?它有哪些特点?
牛先锋:高质量发展首先跟我们原来所谈的规模型、粗放式发展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高质量发展它是创新型发展,在今天,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没有创新就难谈得上发展,这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协调发展。我们现在生产力发展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得协调,把新旧产业、新旧产能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力发展状况协调起来进行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为什么要强调绿色发展?首先这是我们党对发展的规律有了深刻的把握。我们知道发展要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得处理好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吃了祖宗的饭,断了子孙的路。同时,我们讲绿色发展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我们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同时,我们要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这是我们对国际许下的诺言,我们要兑现这个承诺。所以,绿色发展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第四,开放发展。中国这40多年的发展,为什么这么快的速度?那就是我们融入了世界,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我们要利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要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人类和平发展。
第五,共享发展。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要求就是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发展的成果不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就没有社会主义性质。
所以,这是我们发展的五大特点,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特点。
中国网: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人类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世界新发展形势,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针对当前新发展课题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调未来发展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新发展格局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又有怎样的必要性?
牛先锋:新发展格局我们可以概括地说,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大循环来促进和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那么我们为什么提出这个新发展格局?我想它主要是为了适应两个大局的出现。第一个大局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战略全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人到半山坡更陡,船到水中浪更急。也就是说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的战略做对了选择,那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来越近了。
所以,我们提出新发展格局,主要是应对,第一,国内现代化建设或者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战略全局而言的。第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看现在国际形势变化莫测,日益复杂,从总体上来看,和平与发展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合作共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呼声。但是面临世纪疫情的冲击,世界经济发展比较低迷,复苏乏力。在这种情况下,逆全球化潮流、保护主义现在突出出来,这种势力抬头,(使得)我们国家今后发展面临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肯定得考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在这样两个大局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应变的方式,那就是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是我们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做出的选择),它对我们实现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式现代化怎么实现?它得有一个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双循环,就是新发展格局。也就是说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我们从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点看,一是得立足国内这个大局,我们怎么发展?人口规模巨大就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我们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产业门类比较健全,产业链比较长,我们的市场大,产业链长,劳动力丰富,我们得立足国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把发展的力量积淀在自己身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同时,我们知道,现在世界发展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也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在一些高新的、高科技的领域,我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我们如果把国内大循环搞起来的话,畅通了,那么就能带动国际大循环,这样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有更加强劲的动力了,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同联动,给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我们是要用这种方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要达到这样一种双循环格局的状态。
中国网:所以,新发展格局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途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要达到的一种社会状态。
牛先锋:对,你的理解非常对。
中国网: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中国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那么要形成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呢?
牛先锋: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我想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得考虑到。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实现的,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我们得树立起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思想树立起来,我们才能推动发展。所以,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新时代发展的一个硬道理。
第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得构建一个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生产力方面,还是供给方面的,所以,我们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需求侧的管理,也就是说供给、需求两个方向共同用力,协同用力,这样我们现代化才能向前发展。
第三,我们得把改革开放统一起来,执行下去。我们要通过改革,首先要打破思想上的僵化这样一种障碍,同时,我们得打破体制和机制的障碍,还得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通过改革把体制机制理顺了,让体制和机制来管人管事,这样我们发展就能起来。人们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产力,社会活力被解放出来了,这样能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激发了各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包括数据,让一切创造财富的力量充分地迸发出来,这样我们现代化建设就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第四,我们得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实际上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我们学习人类文明一些优秀成果,把这些优秀成果跟我们的优势的制度相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结合)内外两种力量共同发力。我记得原来邓小平同志就讲过,开放也是改革,而且开放倒逼改革。我们通过对外开放了解世界,使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另一方面,我们得把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的安全统一起来,现在发展和安全都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世界发展乏力,二是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在凸显。因此,我们通过高质量发展来促进高水平的安全,同时,我们以高水平的安全来保障高质量发展。
第五,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中心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变,不要认为我们今天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就可以松口气了,就可以不发展了,发展是硬道理,而且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所以,我们得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与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牛先锋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专访。 (摄影:杨佳)
中国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中国网: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发挥一个怎样的作用呢?
牛先锋:你的眼光非常敏锐,这么新的东西就一下抓住了。新质生产力,现在大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我想新质生产力首先它是生产力,我们知道生产力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就是劳动者,生产力是劳动者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所以)首先是劳动者。第二是劳动材料,或者叫做劳动资料,生产(要)怎么生产,你是拿着锤子生产的,你还是拿着现代精密机床生产的,这是劳动资料。第三,劳动对象,也就是说你加工的对象是什么。
既然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那么新质生产力我们理解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就是说与原来不一样的、创新性的、质量更高的一种生产力,它可以体现在哪儿?体现在劳动者的科技水平、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的熟练程度,都普遍提高了。所以,今天我们要提高生产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要)着重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
第二,我们说,得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使我们在一些关键性的领域拥有核心的知识产权,高水平的技术,高水平的管理,高水平的机器设备。
第三,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就是劳动者用劳动资料作用在这个对象上面。原来劳动对象是什么?原来可能就是打铁,就是一块铁,现在我们有新材料了,有新能源了,有好多替代品,原来桌子都是木头,现在可以用塑料,各种新的东西都产生了。
所以,新质生产力代表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向。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实际上我想它就引领着高质量发展,代表了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前进方向。
中国网:所以,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三个方面?
牛先锋:对。
中国网: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要落实到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当中,根据这一战略安排,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现在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应该如何去解决呢?
牛先锋: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从现在到2035年也就是10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任务比较重,时间比较紧,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首先,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实现的是14亿人口这样一个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现在世界上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人口加起来也没有14亿,那我们中国是14亿人口实现现代化,我们看到,相比于其他国家,它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我们这么多的人口,现在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利益多元化,如何把这14亿人口给它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合力,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大的问题。同时,我们人口规模比较大,我们怎么把人口优势给它转化成人力资源的优势,把人力资源的优势真正转化成人才优势,这是一个难题。因为(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得创新发展,我们不仅仅是人多,我们需要人才多,这是一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我们知道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的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发展的成果要让人民共享。从一个社会构成来说,就是要形成一个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的这样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现在数量还不多,还没占多数,整个判断来说大概有4亿。我们14亿人口,4亿人口还是少数。所以,要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有一个量的增加,共同富裕有一个质的提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怎么着力提高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高收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现代化,我们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精神产品。具体地说,我们在物质文明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水平,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能够匹配起来,统一发展起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提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国,道理也在这儿。
第四个问题,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就是说,我们发展的过程中,今天还面临着一些环境约束问题,资源约束问题。怎么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大问题,所以要把发展和保护结合起来,要把开发和保护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我们要把这个理念落到实处,这也是今天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第五个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向往和平,也以自身的努力来促进人类和平。但是现在国际上遏制中国发展、打压中国发展的声音不断,这种势力有的时候影响还挺大。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如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提供了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网:所以,我们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带领14亿人民来实现现代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肯定也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相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去解决、去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牛先锋:是这样,所以,我们看到困难,看到挑战,看到问题,我们就要解决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致上现在有这样一些思路。首先,我们得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经济体制可能是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动摇。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活力。(应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讲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们按照基本规律来,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需要做的第一点。
第二,发展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我们现在讲现代化的产业,什么是现代化产业?不是说现代化产业就是原来没有的叫做现代化产业,(不是要)把原来传统的都要淘汰。我们是要把发展传统产业和发展现代化产业给它协调起来,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来提升传统产业,这也是现代化的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都知道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农业从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了,你不能说这是夕阳产业,现在不需要了。(当然)需要,但现在我们得注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第二条。
第三,我们得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就是(将)传统转变为现代化。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最难的、最重的任务还是在农村,还是在农民。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农业和农村问题放在主要的位置上,首要的位置上,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同时,我们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使我们广大的农村发展起来了,现代化就发展起来了。原来西方人评价中国的时候,有一句话说中国是欧美的城市,是非洲的农村。这种说法是不完全准确的,但是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城乡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必须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能够流动起来。
第四,我们得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各地发展差别很大,我们怎么样使全中国14亿人口都实现现代化?东部有条件的地区应该率先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中部地区也要崛起,西部我们实行大开发,同时要振兴东北等这样一些老工业基地,使区域协调发展起来。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不会有一个地区、一个人掉队。
第五,我们要积极扩大开放。开放和改革是联系在一块的,所以,我们通过开放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这样我们才能开阔视野,才能利用国际上的资源,国际上的管理经验和优势来发展自己。
所以,我想通过这五个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中央提出的要求,也是符合我们中国具体实际的。
中国网:我们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声音,有人说高质量发展,追求(发展)质量就意味着发展速度必然会下降;还有人说构建新发展格局则必然意味着对外开放的地位的下降,对于这样那样的说法您怎么看?
牛先锋:它的区别是这样,因为我们提出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套全新的概念,全新的术语,也是我们党的一套全新的战略。面对这些前无古人的一些新东西有不同的声音太正常了,国内、国外都有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知道,质量和速度它们两个不是对立的关系,没有一定的速度,肯定谈不上质量。但是,你要没有一定的质量讲什么速度?那是浪费。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说的是双循环,而不是单循环。所以,有一些声音我想它的出现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担心我们出现问题;还有一种是恶意的攻击,恶意的诽谤。有一些是担心中国将来发展跌入陷阱;还有一些可能是居心叵测,幸灾乐祸。但不管什么声音,任凭风浪起,我们稳坐钓鱼台。
中国式现代化它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条件成熟了,能多干一点尽量就多干一点,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那些声音不攻自破。
中国网:我们经常说行胜于言。
牛先锋:对,在实践上你做了一点,要胜过你长篇大论说一百句。
中国网:在您看来,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于哪里?
牛先锋: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的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这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是说今天定下来的,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就向着这方面努力。所以,我们为什么有自信和底气?
第一,我们有党的领导,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领导核心,动员力量。
第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它是要惠及所有中国人民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华儿女共同想做的事。所以,(这也是)中国为什么凝聚力强大。
第三,我们也有一系列的符合人类进步,符合中国实际的一些政策,一些做法,我们在现代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都是我们的底气,也都是我们自信的来源。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五千年优秀的中华文明,历史底蕴多厚啊!我们有14亿人口,有党的领导,这(使得)我们形成一种磅礴的力量。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道路是正确的,那我们的舞台是宽广的。所以说有党的领导,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有正确的道路、战略和政策,我们的路肯定是越走越宽的。我们的历史底蕴是厚重的,我们是有底气的。同时我们干的事是14亿人口的现代化,是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我们做的是正义的事业,所以,我们有坚定的信心。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贡献了中国方案,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我们坚定把自己的事情建设好,把中国式现代化搞成功,这也是为人类现代化、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中国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新征程上,我们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共圆民族复兴梦。
Copyright 2023 www.zgj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警安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0-6589 举报邮箱:jubao@zgjaw.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236 鲁ICP备190459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