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经济到底怎么样?”
中国经济明年是否还会“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
投资、消费、出口,股市、房市、汇市…我们应该怎么看?
各类“机会论”、“风险论”,我们该如何辨明?
11月25日晚21:30,央视财经《对话》联合《经济日报》、《大公报》、《财经》杂志、新浪财经四家媒体,围绕中国经济最新、最热、最核心的议题发问几位经济学家,全面解读中国经济!
他们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王一鸣、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院长姚洋、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01. 个人投资:存银行还是买股票?
王一鸣:我会拿3万元存银行,拿7万元投资股票。我觉得现在是低位,是一个持仓比较好的时机。
李稻葵:假设这钱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不需要急用,第一买保险,有保障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第二相当一部分比如说8万或者至少7万元买基金。
姚洋:我们很多老百姓还停留在自己投资,我自己投也会亏的,你得去找金融服务机构帮你投资,这也是一种消费。这个前景非常广阔。
刘元春:从非专业人士角度讲,买保险和买黄金是个还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够买到国债也是很好的。
02. 拉动消费:放开限制、多发钱?
王一鸣:我们要鼓励消费,一个是在消费领域还有一些限制性措施应该放开,例如大城市车辆是限购的;另一个是改革的空间,例如外卖小哥的收入虽然可以,但他没有正式的消费保障,有后顾之忧。
刘元春:加大高端人才的补贴,既有利于扩大需求,又有利于我们技术的创新。我们要把高端人才培养好,一定要关注博士生的待遇,同时这些人群都很年轻,边际消费倾向很强烈。
李稻葵:我觉得上海今年确实做了一个很好的创新,上海就是说不管买什么,支付的时候给你补5%,他只拿了10个亿,就带来40亿消费的上升。
03. 外资:“撤离”还是“加码”?
王一鸣:麦肯锡对中国的产业集中度做了一个调查,采集了160种最主要的贸易品,结论是70%的生产集中在中国。所以西方现在提一个概念叫去风险,你集中度太高了,它会采取一些措施,这会影响到外资的流动。需不需要担心这个事儿?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GDP大概也就1.8%,过去10年大概就是这个情况,所以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本身不会带来多大作用。
王一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
姚洋:好多发达国家都在再工业化,一些外企因为当地补贴回去建厂,但这根本不意味着他们减少在中国的商业活动,反而许多外企都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李稻葵: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色现在变了,过去是带来技术、带来产业链、带来国际的销售网络,这些仍然重要。但是今天再往前看,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会有一个变化。而且中国现在不仅有市场资源,而且还有研发资源,我们营商环境不断改变的政府的资源,这三个资源你外面很难找到。
04. 人民币汇率:贬值还是升值?
刘元春:虽然这几个月人民币对美元进行了贬值,但是全世界的货币都在向美元贬值,而人民币除了对美元贬值之外对其他货币是升值的。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王一鸣: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正在消除,美元加息的步伐已经大大放缓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又在明显改善。现在有人在讨论汇率明年会不会由7进入到6,我觉得这是可以期待的。
05. 房地产:下跌还是增长?
刘元春:从目前数据来看,房地产已经接近底部,它一定从高水平逐步向低水平均衡迈进。未来房地产销售可能在14万亿的水平,房地产的投资规模很可能在9万亿这样的区间。
姚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有比较明确的说法,要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我解读是要在供给端给更多合格的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我预判明年二季度,大概能够看到房地产稳定下来,不再下跌甚至可能略有增长。
姚 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院长
06.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还是减少?
王一鸣:房地产投资80%是民间投资,民间投资里把房地产刨掉,它是正增长的。制造业投资增长9.1%,这个很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地产投资止跌回稳了,我认为民间投资转正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姚洋:投资看的是未来前景,特别是民间投资,完全是经济的一部分。要想提振大家投资的信心,一定要让经济恢复一个增长的常态。办法就是政府加杠杆去投资,往经济闭环里面加一点水,这样整个经济的水就会流动起来。所以我们看到中央也已经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比如说房地产因城施策,政府投资也在加快,这些都会起作用。我觉得力度还可以再大一点。
07. 地方债:是否有了化解之道?
王一鸣:我们不要简单理解为,就是这次新增1万亿元国债又要去重复2008年,它其实是灾后重建,而且它是叫全部转移给地方,就是我中央政府买单,地方政府你去花钱,负债我来还,我觉得这个逻辑上是搞对了。信心还不够强,预期还不够明朗的情况下,就该政府出手。市场不愿意负债的情况下,政府就要去负债。而我们的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或者说负债水平,比那些发达经济体低很多,所以还是有空间的。
姚洋:如果把明年的2.7万亿元加上的话,实际上这次力度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当时说我们新增3万亿到4万亿的新债就可以了,那么现在加起来大概是5.2万亿,是1.5+1再加2.7,5.2万亿,我的解读也是中央这次是决心很大,就是要把经济底要稳住,然后让我们整个经济的信心恢复起来。
08. 国际社会: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吗?
李稻葵:相对而言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还是比较看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太看好了,以至于他们担心中国很多产业长得太快,竞争力太强。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王一鸣: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调高了对中国经济预期,就是今年,今年提高0.4个百分点,5.4,它把明年也调高了。然后你要看市场机构,就是你看国际的一些咨询公司,一些大投行,它也调高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所以总体来看,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比前一段时间更加转向积极。
09. 中国经济深度调整:3-6个月见底?
刘元春:我们目前正在经历一些风雨但是我们即将见到彩虹。后疫情整个经济的调整、世界经济的调整、中美之间的冲突三大因素决定了我们正在经受风雨。但是这些风雨已经逐步开始式微,特别是四季度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我们能够看到曙光就在前面。
姚洋:我们现在的经济已经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我估计还要等3至6个月看到这些调整见底,中国经济才会稳定下来。
10. 2024年:中国经济会怎样?
刘元春:2024年是总量持续企稳,结构持续调整,风险持续释放的一年,它是我们风雨之后见彩虹的过渡的一年。
姚洋:对于未来6到9个月的中国经济,我是谨慎乐观的。
王一鸣:2024年中国经济会延续这种企稳回升的基本的轨迹,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它的抗冲击能力也会更强。
李稻葵:我认为2024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年,明年很可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包括地方债,包括开发商的债务问题上开始破题,开始探索长期解决之道的重要的一年。
指南:判断经济形势,哪些指标更靠谱?
姚洋:有两种思路,一个是看长期,一个看短期。长期我们应该看供给面,这个国家的实力到底有多大,增长的潜力有多大。但是短期得看需求面,需求面就是通常说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刘元春:短期看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微观一定要看三张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负债表、居民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中期和长期更重要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长期的发展动力,也就是新三驾马车,第一个是基础研发到底进展如何,第二个是产业升级是否出现中断,第三个是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金融行动是否出现了泡沫和一些循环不畅的现象。
王一鸣:还可以看新三样,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我们过去靠要素大规模投入驱动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靠大规模发展低成本制造业拉动增长也走不下去了,所以结构要升级。靠传统的动力也慢慢式微了,要实现动力的转换。
Copyright 2023 www.zgj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警安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0-6589 举报邮箱:jubao@zgjaw.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236 鲁ICP备19045998号-3